如何挑选碑帖?图片对比分析给你答案
1. 先比较几种拓本
下图中分别有三组比较图,第一组为早期粗拓本与晚期精拓本的比较,第二组为早期精拓本与晚期精拓本的比较,第三组为同时期精拓本与粗拓本的比较。由三组图中可见早的拓本不一定比晚的拓本好,但从书法学习角度而言,精拓本更有借鉴意义。
张迁碑明拓本(左)比较张迁碑清初拓本(右)(周、王、兴诗等字),可见清拓本字口更加完整清晰。明拓本字迹不清晰的原因是拓工操作马虎,明拓本较粗的原因是裱的时候将椎拓时的褶皱铺平。见过张迁碑原碑的朋友应该知道,张迁碑原本笔画粗细更接近清精拓本。通过比较可知,早拓本不见得好于晚拓本。
九成宫碑宋拓最早(李琪本,左)与晚于李琪本的宋拓(端方本,右)比较,月字撇画残损更甚,之字中部残损加深,为、楹等字更加模糊,两本均为成名已久的精拓,虽部分字各有千秋,但李琪本在存字(笔画)量上更胜一筹,这就是早拓的优势。这种优势建立在拓工、裱工都比较精的基础上。
圣教序宋拓(刘铁云本,左)与另一宋拓(明晋王府藏本,右)比较,刘铁云本明显椎拓精致,虽同为宋拓,刘本无论是作为文献资料亦或是临帖都优于另一本,由此可见精拓与粗拓的差距到底可以有多大。
2. 早拓与精拓的优势分析
早拓本往往存字多,具有更高的史料价值,存在的点画较多,单字较为完整,如果同时为精拓,那的确为临帖不二之选。古人往往有个恶习,便是每每椎拓一遍后,都要剜刻一字或数笔来破坏原碑,使得其所拓之本为海内独一无二,后来再拓永远比不上他所拥有的拓本。这是一种陋习,是公共意识的严重缺失。
精拓本往往拓印清晰,还原度高,这就更具有临写价值,就算是晚期拓本,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打一个简单的比方,一个是宋拓圣教序拓片,一个是圣教序原碑高清照片,我们会以哪个为最高标准?答案不言而喻。除非原碑已不可辨识或残损严重,否则我想无人会选择宋拓本。精拓和早拓的关系与此同理。
集王圣教序原碑与拓本单字对比,明显原碑更能看清笔顺。
很多所谓早期拓本,并非因为其书法价值所拓,而是为了文献价值,所以自然不是拓得很精,如宋明时期很多汉碑、金文拓片均不甚精致,往往由劣质墨粗拓,而非好墨汁精拓。而到了清朝,篆隶复兴,秦汉碑刻成了师法对象,拓印汉魏碑刻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更适合书法学习。
3. 选择拓本的标准就清楚了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选择拓本的标准就清楚了。同时,拓本的选择要根据个人所处的水平分类讨论,总结下来有如下几条:
①初学者在精临的过程中,尽量选拓工最精的版本,初学往往要注重细节,存字再多,不清晰也是枉然。
②对字帖有一定了解以后,想寻求更多的信息,可以找存字更多,但不太清晰的拓本,按照精拓本中学习的印象进行完善。
③对于想寻求金石味的书者,往往会选择相对教残损的拓本来写,有精拓本也弃之不用,但这建立在对精拓本有深度研究的前提下。
④同样为精拓本,但艺术效果不同,则要选择自己最中意的风格来学习,另外的作为参考。一般而言,很多出土较早的碑版,需要有多个版本相互参考。
⑤行草字帖尤应选书写性强的拓本作为临写范本。
⑥最后一点,也是最管用的一点,多听老师的建议,不要随意听信某某版本好之类的传言,在学习阶段,老师的建议最重要,因为他才知道哪个版本最适合师法。
前二图为元次山碑的宋拓与明拓,后二图为九成宫碑的北宋拓与南宋拓(一说为明拓)虽都拓印教精,但由于拓印手法与装裱工艺的区别,导致同碑异风,各有千秋。
十七帖(上野本、岳雪楼本、中州本)对比,可见上野本书写性最好,岳雪楼本流畅度明显不如上野本,而中州本与流行版本可以说完全是两种东西了。对初学者而言,当然是优选流畅度较高的上野本作为范本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