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与京东阿里相比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用户视角下的电商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多、快、好、省
电商平台属于双边平台,双边平台竞争最大的问题是多归属带来的竞争不平衡问题,即用户和商家都可能同时归属于不同的平台,因此竞争强度很大,竞争一直处于动态不稳定状态。
阿里巴巴:好为先,多保持,省居中,快追赶
好目前是阿里构建核心竞争力最为关键的一环,平台当下绝大部分资源均投向好,
因早期万能的淘宝已解决了多,使得货品的长尾优势得以发挥,用户可以没有京东,没有拼多多,但绝对不能没有淘宝,快已经通过菜鸟以及通达系物流效率的提升得以快速追上,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阿里的使命,也是对其省得诠释。
好是阿里构建平台核心竞争力,不断拉开与平台差距的最为关键的举措。回顾阿里的发展过程,从最早淘宝转向天猫,再到全球购,以及现在所打造的天猫成为新品牌的宣发高地,一系列、一以贯之的措施都是在打造好的核心竞争力。
京东:快领先,多努力,好口碑,省忽视
京东以3C自营起家,好、快在平台崛起的初期积累非常好的口碑和优质的用户基础,所以对于省,京东是平台中最差的。
而京东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实际上一直希望打造多的优势,试图与阿里平分天下,如一直希望加大3P商家的占比,但3P商家占比的提高,又与核心的好、快竞争力相冲突,京东一直在冲突中纠结发展,以致于好、快竞争优势被相对削弱,而多、省又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力,与阿里相比,四方面的竞争优势都不明显或相对削弱。
拼多多:省冲刺,好补贴,多争取,快便车
拼多多面对强大的巨头封锁,仅以省便撕开了一道口子,为平台打造其它方面竞争力争取了时间和空间。当然以省为突破口,也是最有机会、成本最低突出重围的方式。
通过对品牌商品的补贴,打造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省的优势,进而吸引更多商家,以争取多,而在快上则完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搭上阿里以及通达系的便车。
商家视角下的电商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低成本获取更高质量流量(本质是商家能持续赚钱)
阿里巴巴:流量多样丰富,但获取成本越来越高。
阿里平均聚集了中国最具购买力的优质客户(流量),对于商家来说,这是阿里最核心的竞争力,现在阿里已经打通了线上线下的流量,数据维度最为丰富,对于商家是宝贵的财富,阿里流量丰富性为商家的持续经营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但互联网的网络效应特别容易形成头部化和中心化,用户流量毕竟是稀缺的,最终必然导致流量成本上升,这是不以平台意志为转移的。
流量成本的持续攀升,导致商家的生存环境恶化,破坏平台生态的平衡,最终带来平台竞争力的下降。阿里为应对这种局面,采取延迟货币化变现,扩大流量池(直播等新场景),同时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增值服务,如支付融资、仓储物流、供应链管理来加强整个平台对商家的吸引力和粘性,从而保持平台的竞争力。
拼多多:流量纯粹,但也面临流量复杂化的挑战。
拼多多起于客流纯粹,算法价格权重高,使得商家操作方便,ROI较高。目前相较于阿里的大生态,拼多多对商家最大的吸引力在于高ROI,这种优势是建立在单一品类竞争简单,仅以价格便可获得很好的曝光流量,借助平台快速发展的红利,实现薄利多销做大盘子。
随着百亿补贴的进行,大量一、二线客流的涌入,流量多样化和分层也开始出现,而目前算法投入并未跟上,导致商家ROI也开始出现下降的苗头,在平台其他短板未补足的情形下,商家ROI的下降,也是未来拼多多要面临的挑战。毕竟目前来看,保持ROI相对优势是拼多多对于阿里最大的优势。
至于三、四线客户触达、C2M等方面的竞争,已经没有明显的优势。另外,目前拼多多算法对低价高权重的机制,容易引发恶性竞争,拉低商家的盈利天花板,长期来看,对平台的生态是有害的。
商家经营成本:流量成本+物流成本+平台扣点。拼多多短期来看占优势,比天猫要有5%-10%的优势,拼多多需要应对的是能否保持持续低成本的相对优势。阿里需要应对的是如何充分发挥大生态的协同作用,弥补经营成本高的劣势,为商家带来持续盈利能力。
由于双边平台的多归属性,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既然无法避免,则要平常心看待,关键在于哪家企业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互联网满足用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