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365:在拼多多买了台Switch,但被退款了
这是「365写作计划」的第163篇
365天,每天一篇随笔
早上刚起床就收到一条提醒,说我有一笔退款正在退回银行卡,点看一看才发现是自己双十二的时候在拼多多上买的日版Switch和健身环,店家因为缺货申请了退款。
至此,我在拼多多上的第一笔消费订单以卖家缺货退款告终。
从最开始对拼多多的印象很糟糕,总觉得它就是「低质」「山寨」的代名词,但没过多久,自己买好几千的电子产品竟然也敢在上面下单了,我估计还是会有一部分读者的心路历程跟我差不多。这中间的改变还是得从几个大V对拼多多的「大力推广」说起,其实说白了就是拼多多的品牌形象策略。
我所关注的大V中至少有三个人都在自己的公众号给拼多多做了多次宣传,和菜头,池建强,还有Fenng。要说他们没收钱我是不信的,但从这几人过往所发表的内容来看,都是相对「爱惜自己羽毛」的人,我也是因为这一点才关注他们的,因此他们的观点对我的影响力,相比于其他KOL的,就会更大。在下半年接连的几个大促节日时的密集发布,同样也强化了拼多多在我的日常信息流中的占比,再加上对我所关注的电子产品的补贴确实有吸引力,一系列动作下来之后,把我这个路人转变为新用户就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了。这种信任一旦建立起来,并且如果能够尝到一点甜头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转化为忠诚用户。可惜,第一笔消费订单就以缺货退款告终了,没能参与到「上百亿的大项目」里,还挺遗憾的。
昨天忘记在哪里看到一篇文章,说拼多多实际上帮助了很多中小工厂的老板进行产能预测,从而能够让这些工厂的生产经营变得更有序,从而能够降低运营成本,从而确实能够获得更低的采购价格。(当然,补贴在现阶段还是非常重要的。) 文章的推理逻辑我是认同的,毕竟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最怕的就是需求波动,产线一开,无论是做10件还是10万件,固定成本就在那儿摆着,在当前的技术和成本限制下,柔性生产依然不具备全面推广的可能性,产能的增减一定会滞后于市场需求的波动,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然而,这个推断逻辑的前提假设是否成立,我不是很确定。几年前兴起的团购热风,在「百团大战」之后似乎就没剩几家还活到现在,而如果假设「拼多多成功帮助了工厂进行产能预测」的话,其本质跟团购似乎没有太大差别,都是汇集了零散的消费需求,通过「量大价优」的方式来跟生产制造商谈判,同时简化渠道,从而降低成本。那它究竟是做了什么不一样的事情,能在团购热度消亡的几年后又再次被炒了起来,未来会不会步上团购的后尘呢?
回到这笔被退款的订单上,说实话,我自己还挺高兴的,感觉是意外所得,就跟在很久不穿的衣服口袋里找到一笔零花钱一样。当然,这种心态上的「高兴」也反映出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本身这笔消费其实就是不必要的,如果真的是「必需品」,我估计自己也不会用尝试的心态在拼多多上购买了。
省了一笔「非必要」开支,爽~
近期文章:
更多文章请点击公众号菜单查看
点个在看
支持我写满36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