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木许都去哪里买吉他?
原标题:贾木许都去哪里买吉他?
重磅推荐纪录电影单元:真实至上:纪录片也疯狂
喜欢音乐——尤其是摇滚——的观众绝对不能错过:《胭脂红街吉他》这部纪录片跟随老板里奇、他的学徒辛迪,还有他93岁的收营员母亲,记录了这家纽约西区小小吉他店的日常五天。
虽然这家吉他店其貌不扬,但许多蜚声国际的音乐家和歌手却是这儿的常客,其中包括民谣歌手鲍勃·迪伦、地下丝绒乐队的娄·里德、摇滚女诗人帕蒂·史密斯、电影导演吉姆·贾木许。
吉他店老板里奇是土生土长的长岛人,在木匠祖父的耳濡目染下,里奇对人与树木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大学学习雕塑期间,他开始和各种各样的古木打交道,他发现,手工制造的电子吉他与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相比,声音更为浑厚低沉,来自木头的奇妙声音也让他着迷。最终,他决定以吉他制造为志业。
70年代末,他的吉他店在格林威治村开张,1990年,这家店最终搬迁到了现在的胭脂红街。
一次和导演吉姆·贾木许的偶遇让里奇灵感迸发。贾木许拿来了建造自家阁楼的木料,请里奇为他制造一把吉他: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这些木料来自两个世纪之前阿迪朗达克的原始森林。
从此之后,里奇就开始搜集来自旅店、酒吧、教堂和其他纽约老旧建筑上的木料,他的吉他也卖到了2000美元一把。
《胭脂红街吉他》是一部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纪录片。格林威治村位于纽约西区,虽然如今被各种高级餐厅和服装店占领,但胭脂红街吉他店却依然位于其间,默默无闻,老板里奇也凭借他的执着和对音乐的热爱,坚守着手工吉他制作这门渐趋消逝的手艺。
《胭脂红街吉他》场次排期
4.13 16:15 中间影院
2018年正值英格玛·伯格曼诞辰百年纪念,受其启蒙的德国新电影领军人物之一冯·特罗塔,回溯大师的一生传奇。她走访镜头前后与大师合作无间的丽芙·乌曼(Liv Ullmann)、深受其影响的新一代电影人奥利维亚·阿萨亚斯(Olivier Assayas)等。从与他们的对话中,呈现伯格曼的立体人像。
除了向伯格曼致敬之外,冯·特罗塔还带领我们沿着伯格曼的一生,探讨电影制作本身的奥秘。通过与深受伯格曼影响的继承者们的对话,包括瑞典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Ruben Östlund)、法国导演米娅·汉森-洛夫(Mia Hansen-Løve),讨论电影美学价值的多重维度。
在《寻找英格玛·伯格曼》中,冯·特罗塔以一种极为私人的视角,讲述了她和伯格曼的情缘:巴黎,1960年,在看完《第七封印》后,冯·特罗塔从此爱上了银幕,开始了她的导演生涯。冯·特罗塔说,她希望从一个后继者和导演同行的视角,拍出一种和其他致敬作品不同的纪录片。
《寻找英格玛·伯格曼》在去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纽约国际电影节上展映,今年中国观众有幸可以在北影节上和它见面。友情推荐:和《第七封印》、《野草莓》等配合食用更佳!
《寻找英格玛·伯格曼》场次排期
4.14 16:15 美嘉中关村
4.19 18:30 耀莱五棵松
以冷面笑匠著称的美国喜剧泰斗巴斯特·基顿在影视上的地位毋庸置疑。
《了不起的巴斯特》回顾了巴斯特·基顿一生的起起落落,从他小时候和父母表演杂耍说起,细数了他的辉煌岁月和和经典杰作,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电影桥段。片中邀请了赫尔佐格、昆汀·塔伦蒂诺等大咖,一起来聊他们心中的冷面笑匠。
基顿的辉煌岁月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他拍摄了一系列短片,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但到1928年,基顿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折,那一年,他选择从独立制片转向大制片厂米高梅。
对于习惯了小团队集体创作和现场即兴发挥的基顿喜剧来说,加入大制片厂无疑是一道致命伤,再加上他自身越发严重的酗酒问题、婚姻家庭问题等内外困扰,本处于事业巅峰期的基顿没能在进入有声片时代后延续辉煌,一代传奇就这样早早地在1930年代初便隐没。
令人欣慰的是,晚年落魄的基顿以及他的作品在六十年代的时候重新引起了世人关注,影迷们惊叹于这位从来不笑的喜剧艺人,以及他对于喜剧创作所做出的超前探索。1960年的第32届奥斯卡金像奖授予了他终身成就奖,在1965年的第26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这位一脸皱纹的小个子老人也受到了空前热烈的欢迎。
基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自己最喜欢的同行演员正是卓别林,其实两人走的本就是有所区别的不同喜剧路线,基顿一直专注于精心设计的场面调度和身体极限挑战,而卓别林则以他的感性为打闹喜剧注入了更多的情感与人文。
奥逊·威尔斯多次强调,真正称得上是默片喜剧天才的并非人尽皆知的卓别林,而是与他同时期的基顿以及哈罗德·劳埃德,因为他们两人作品里的梗最具独创性和视觉性,这一点远比卓别林更纯粹。奥逊·威尔斯十分推崇基顿的《将军号》,甚至说它几乎可以算是影史最伟大的作品了。
《了不起的巴斯特》场次排期
4.15 18:30 首都西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