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这种陀螺叫什么名字吗,上面有一个恐龙被我拿掉了,哪里有买,想买一个回顾童年?
这个不认识,与我小时候玩儿的不一样。我小时玩儿的叫冰尕是木头削刻的
差不多这样本世纪进化成金属的打冰尜儿是典型的北方冬季游戏 。但这玩儿意儿,后来被从冰上打上了旱地,而且四处传播,哪儿都有, 各地叫法也不一样。也有叫打冰猴儿的,还有斯文的叫打陀螺---那就是旱尜儿,在陆地儿抽这玩意儿。这玩意儿不光孩子玩儿,老少皆宜 ,但玩儿法差不多。我一宗一宗说。先说打冰尜儿。
打冰尜儿先得有尜儿。
冰尜儿市场上有卖的,但登不得大雅之堂,正经商店没有。挨着商店边儿角,马路牙子蹲着几个摆摊儿卖花生毛磕儿,面酸梨家枣儿啥的,靠墙根还有个租小人书的,书摊儿摊边上有个卖炮竹的,也卖玻璃球,片矶啥的,他摊儿上就卖冰尜儿。
他卖的冰尜儿大的小的都有,硬木头嘎瘩做的。大的尾部像小饭碗口那么粗,也那么圆平,圆心还点个深红色的点儿,肩部通常刻进两圈平行的浅沟,逐步向下椭圆形收缩成萝卜似的圆顶,圆顶还戴个摁钉似的圆形铁帽。小的也有钢笔水瓶粗,做法一样,不过是成比例缩小。他还卖抽冰尜的鞭子。这一套要八毛钱呢!可不便宜。我从来没买过冰尜儿。觉得这玩儿意儿不值得花钱买。我看到样,觉得能自己想法儿自个做出来。得先踅摸块硬实有分量的木头。这样的木头做成的冰尜儿,能长时间旋转着,自个立在地上,旋转起来稳定性好,也经得起抽打,结实耐磨。周围没有就找农村同学要块榆木或柳木嘎瘩。起码得直径6--7厘米粗,10来厘米长那么一轱辘,回家用斧头或者菜刀,将一头砍削成尖锥形。尖锥磨圆磨平后,使劲钉进颗小铁球子,只露一点儿圆头。就像镶嵌的一样结实。这铁球子大多是平时在路边捡的,自行车轴附件的滚珠轴承珠子。找不到轴承滚珠,也可以在顶部钉一个摁钉,实在没有,钉进一颗小铁钉也能减少摩擦阻力,有利于旋转。镶嵌完成后,还要在石头上把尖顶反复磨光滑。冰尜儿基本成型后,再拿锯把尾部多余的部分锯掉,磨平。冰尜儿成型后,爱美的还会在顶部,学着别人的样儿。用蜡笔画上红心或者彩圈,肩部也圈刻两道沟,染上颜色,这样的冰尜儿转动起来格外漂亮。冰尜儿做好了,还得做抽冰尜的鞭子。这个就好弄多了。找根二尺左右长的小竹竿,木棍也行,头系根鞭绳就成了。鞭子绳我用的是布条,就是娘拆旧衣服时,剪下来的边缝料。那是被密密针线缝制在一起的几层布,针脚多,密实有分量,抽打冰尜赶劲儿,也结实耐用。冰尜儿当然最好是在冰上玩儿。但玩儿着玩儿着就发现,我们真傻,其实玩儿冰尜儿不受场地,季节限制,有块硬质平溜地就可以玩儿。那时很少有水泥地面,大多先找块比较平整的地儿。会玩儿的,熟练地将鞭绳当发条,紧紧缠绕冰尜儿上半身,攥着,对准平溜地面,迅猛提鞭子使劲儿一转,冰尜儿就旋转着被发出去,平稳落地旋转起来。
高手发冰尜儿不用鞭子。嘎吱窝夹着鞭子,双手拧劲儿对握冰尜儿,对准冰面突然发力一转,冰尜儿也会旋转着被发出去,平稳落地旋转起来这时候冰尜儿旋转的力度有限,因为冰尜儿本身没有动力,旋转全靠外力推动。所以落地转几圈就会懈怠歪扭,抽冰尜儿的不能在那儿看热闹,要看准机会马上加力,在将要放缓旋转速度时,不失时机地,顺冰尜儿旋转方向鞭打冰尜儿,不断地为其加力,使其不停地旋转。
打冰尜儿看似随便的一鞭子,其实有窍门儿,关键在掌握力度。鞭子抽狠了,冰尜儿会被抽出好远,落点不好,转不了几圈就侧歪倒啦。甚至头尾颠倒落地躺那儿啦,还得重来,令人扫兴。
手劲儿很关键。 这个手劲儿是练出来的,靠别人教不会。得自己在实践中琢磨体验,拿捏分寸。其实,说到家,打冰尜儿的核心技术就在这个手劲儿,冰尜旋转的快慢,长短,变换位置,原地旋转,突然跳跃,从地面旋转到台阶上,逐级升高上楼梯,转到别人身前,刮擦别人的冰尜,甚至挑衅碰撞,拱倒别人的冰尜。。。那些花样的变化,全凭这个手劲儿玩儿出来的。
打冰尜儿开始都是单独自己玩儿。但玩儿着玩儿着就玩儿出了花样。那时适合打冰尜的冰面或平溜地儿也不多。小伙伴们都挤着凑那一块儿抽,一使劲儿,就抽别人那边儿去了。好心的伙伴会笑呵地喊一声接着!,就势一鞭子给你抽回来。
渐渐地聪明的小伙伴就发现,俩人对抽一个冰尜儿比自个闷头抽自己的有意思。于是就故意把自己的冰尜儿抽越界,抽别人那边去,等着他一鞭子给抽回来。
一来二去就形成了默契,就开始搭伙抽一个冰尜儿。这一开头,小朋友们都看到了秀气,都觉得这样玩儿更有意思。于是纷纷效仿。于是玩儿双打多打......